尽管海外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依然阻挡不了服饰品牌“出海”开店的热情。
前不久,海澜之家正式进军日本市场,于东京永旺梦乐城开了一家190平米的门店,并力争今年开设3家店。这也是该品牌继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布局门店后,在海外市场开拓的新版图。
不只是海澜之家,森马、UR、安踏、李宁、江南布衣、波司登等服装品牌,都在发力海外市场,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,同时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。
提及“出海”开店,国内服饰品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付诸实践:2000年起,李宁开始进军美国、西班牙、波兰、希腊、法国等欧美市场;2004年,江南布衣开始进军国际市场;2010年,以纯选择进驻印度、东南亚国家;2012家,波司登选择英国、美国市场;2016年,安踏选择中东、东南亚、东欧市场;2017年,海澜之家海外首店亮相马来西亚吉隆坡My TOWN,后逐渐向泰国曼谷、越南胡志明市扩张。
不过,海外布局门店并不见得是一帆风顺的,仍存在许多挑战。以波司登为例,该品牌于2012年在伦敦中心Mayfair区开出首店,正式进军海外市场,但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,波司登于2017年2月关闭了该门店和官网,海外扩张计划也由此搁浅,直到2018年重新启动伦敦旗舰店。
同样面临经营挑战的还有李宁。虽然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上爆红,但国际市场收入表现一直较为平淡。李宁2018年财报显示,上半年,李宁来自国家市场的收入约为7364万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19.5%,且收入占比为1.6%;2018年全年,李宁国际市场收入达到2.49亿元,较2017年同期上升3.7%,但国际市场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重仍未超过3%,仅为2.4%,且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。
不仅是国内服饰品牌,国外服饰企业在开拓中国市场过程中,也是波折不断,尤其是近两年,TOPSHOP、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不断撤离,足以说明问题。